
走进襄阳高新区湖北星航航空科技的产品展示区,载重高达150公斤的X-150L六旋翼无人机、时速可达240公里的竞技穿越机、适应高寒环境的F-500高原无人机等一批“襄阳造”令人眼前一亮。

湖北星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园表示,所有订单均采用“量体裁衣”定制化模式,从需求对接、设计制造、产品创新到运用服务,包括相关课题研究及成果申报,形成完整闭环。

作为襄阳航空研究院的孵化项目,湖北星航航空科技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背景和技术团队,专注研发重载共轴无人机。这两年,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、警用巡查等多个领域。公司副总经理郑园说:“我们在襄阳市场从业务层面来说,比如说在应急、消防、水利,包括新能源等,这些领域的无人机应用,都已经和我们建立了一定的深度合作以及项目开发。”

与此同时,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,市场对专业飞手的需求激增,专业化低空飞行教培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。湖北文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猛介绍:“无人机分为小型多旋翼和中型多旋翼,也是我们的培训范围,小型的载重量是25公斤之内,中型的承载量是150公斤之内,中型超视距CAAC驾驶员证含金量最高,类似于汽车驾照里的A证,可以向下兼容。”湖北星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园说:“培训市场,在襄阳其实也是蓬勃发展,从最早可能我们是唯一一家,到现在据了解也有七八家,在培训的人数上,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一期也有五六十个学员。”

开拓低空经济“新蓝海”,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。今年,经市发改委积极争取,襄阳获批省预算1500万元低空经济专项无偿资金支持。从适航认证的“技术堡垒”到飞行营地的“场景支点”,从单一企业的“单打独斗”到产业生态的“协同作战”,襄阳正在绘制低空经济的“未来地图”。湖北星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园说:“襄阳是一个制造业大市,还有良好的机加工基础,能够和我们做配套保障的基础,也能为我们未来做大做强扩大产线提供非常好的保障。”

市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室教师胡玲表示,襄阳军工企业的产品研制能力在全国颇具影响力,为襄阳切入低空经济提供了成熟基础,同时,襄阳工业体系完备,产业基础很好,在低空经济相关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,未来,低空经济可深度融入襄阳“铁水公空”多式联运发展,构建低空立体交通、物流体系,绘制低空经济的“未来地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