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! 今天是: 网站地图
 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新资讯 > 发改动态
工业经济结构优化 驱动发展质效双升
信息来源: 襄阳日报    发布时间:2025-08-01 15:08

盛夏时节,襄州工业园区内一片繁忙。今年上半年,襄州区以企业梯度培育筑牢产业根基、以创新驱动锻造产业链韧性、以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服务破解发展瓶颈,工业经济结构优化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实。

梯度培育筑牢产业根基

在企业培育方面,今年上半年,襄州区通过精心筛选,确定了17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组织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申报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截至目前,该区已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,襄阳丰正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、湖北九阳防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创建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,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、襄阳悦兴纸箱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企业获批襄阳市基础级智能工厂。

湖北九阳防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成功创建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之一。作为一家集原材料供应、研发生产、销售和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防水材料生态企业,该企业主营防水材料涉及沥青基、高分子防水卷材、防水涂料三大产品系列,共计100多个品类,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。

近两年,该企业逐步加大高分子自粘胶膜技术攻关力度,需要建立标准化研究技术中心。襄州区相关部门在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,帮助企业对接高校资源,指导企业申报各类技术研发相关的扶持项目。在一系列支持下,该企业建立了研发平台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创新成果。新产品防水、环保、抗撕裂性能大幅提升,成为隧道、地铁、机场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的首选产品。

在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,一台台喷气织布机飞速运转,工人根据电子显示屏的指引,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织机间进行调试和管护。

过去该公司生产环节多依赖人工操作,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受到一定限制。襄州区在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作中,为该公司提供了智能化改造指导方案,将数字化、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内控、营销、财务等部门,推动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。

如今,该公司车间配备了进口大卷装全自动喷气式高速织机,工人根据车间大屏上实时更新的生产信息和管理指令调整设备参数,不到20人便可保证330台织机正常运转,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近10%,管理层决策效率提升40%,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增强,成功获批襄阳市基础级智能工厂。

“这些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持续完善的企业培育梯度体系,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精准扶持,助力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,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。”襄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创新驱动锻造产业链韧性

今年以来,襄州区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上持续发力,助力际华3542、坤芝精密、誉德智能、国铁机电等7家企业获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共143万元;长源东谷、盼盼食品、威能达、郭氏粮油等5家企业获批2025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类补贴,同时转化各类科技成果8项;襄州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集群被授予“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”称号。

际华3542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紧抓数字化转型契机,打造高分子聚合纺织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熟化中试平台,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中试生产线,显著提升了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。目前,该公司木棉纤维紧密混纺纱制造技术、普适性柔顺光洁纺纱技术等8项新技术填补国际、国内行业空白,6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
作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一环,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是襄州区重点发展的标杆产业。湖北通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之一。

近年来,襄州区全力支持该公司加大技改研发,该公司首创的无焊缝整体式汽车桥壳,通过无缝钢管一体成型技术突破了传统“重量大、能耗高、材料利用率低”的瓶颈,已成功配套比亚迪、吉利、东风德纳、一汽解放、中国重汽等多家头部大型汽车企业。

“焊缝少、材料利用率高,用无缝钢管一体成型技术做出来的新能源桥壳,年生产总量近9万支。”该公司生产厂长许文强说。

紧紧围绕“一个支柱产业、多个龙头企业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构建智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。目前,该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集群已聚集金鹰重工、时瑞达重工、国铁机电等2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,已初步构建了集科研、设计、生产、制造、维护于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体系,实现年产值55亿元。

该区各企业在产业链的带动下,协同发展,不断强化创新驱动,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,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合力,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“一企一策”破解发展瓶颈

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,襄州区紧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,锚定企业发展、增长点培育、技改提质三大核心任务,大力开展“四上”企业调研服务,并制定“一企一策”培育方案,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。

该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,做好服务,全力破解部分企业创新能力、技术改造支撑不足等问题。针对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开展“一企一策”精准培育,对发展良好的企业,梳理企业主营产品、产能规模、技术优势以及原材料、零部件采购渠道等信息,搭建企业供需信息共享平台,举办产业对接会、上下游企业座谈会等,推动企业在区域内开展深度合作,实现资源互补、协同发展。

针对面临融资问题的企业,该区及时搭建银企融资平台,引导银行推出信用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,破解企业融资难题。

同时,该区对19家重大增长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和分类指导,找准企业发展堵点,跟踪服务,先后通过“一企一策”的方式,解决武钢、鲁花等企业产能受限问题。聚焦企业技改投资,深挖技改项目潜力,争取国家、省、市政策支持,推荐正大食品等企业申报绿色工厂。威能达、科德等企业申报省级“科技副总”,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。

针对企业优势产业、产品开展“一企一策”服务,提高企业技改升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,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、智能型制造转变,助推工业企业跃上新台阶。

“一企一策”的精准培育,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更加稳健,为襄州区工业经济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以精准服务为土壤、创新驱动为根系、链式协同为枝干,襄州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,优化企业服务,推动产业链升级,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,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。


 
 
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: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(原襄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院内) 联系电话:0710-3534576 邮编:441021
派驻纪检组电话:0710-3511289    地址:襄城区荆州街73号
政府网站标识码:4206000040 鄂公网安备:42060602000370号 鄂ICP备19012107号-4 网站地图
总编辑:陈波 责任编辑:高其峰